直接貿易:台灣咖啡媒合會

http://mojocoffee.blogspot.tw/2017/07/blog-post_16.html
去年之後,一直想做的事情。今年終於有機會做了。

台灣的咖啡農友,做事情的細膩度,有時候真的很令人感動。但是常常又缺乏有人願意用實際行動支持,這種感動,自然無法持久。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這麼去做。找了幾個批次管理做得比較好的生產者,再找一些對台灣咖啡豆有興趣的買家,找一個時間,大家面對面買賣。
可能有人覺得,感覺講買賣有點太直接,但是這個才是我們想要的最後結果:配對成功。我要的不是分享會,而是有機會進行實際交易的買賣會。就跟我常說,研究需要經費,所以我需要開課。農友們有創新的態度,也要有機會把創新賣掉換成更多的創新經費。
農友們常常有一些驚艷的作品,但是產量小。產量小,樣本又不知道該怎麼給,怎麼找買家,樣本給來給去,到最後存量又不好抓;偏偏台灣豆這種高單價的商品,沒有給樣,誰敢亂買,對吧?買家要的不是那種100kg才買的,相信我,現在也不太有人想囤一堆錢在單一高價生豆上。所以這些標示清楚的小量、特殊風味咖啡,正好在自烘店可以找到一個很好的銷售位置。
買家心理跟賣家心理都多方模擬後,我想那不如嘗試看看。以我們的名義,跟農友拿100g樣本,來做統一曲線的ikawa烘焙,再把買家聚一起,一次品嚐,一次做決定,面對面成交,雙方自行聯繫收款付貨。總之,我們只是負責炒樣本跟提供場所而已。
我唯一要求『賣家』的,就是至少把價格跟想要販售的量透明先交出。另外就是,我希望在七月之前結束,因為接著台灣天氣進入酷熱,對生豆保存,只有扣分沒有加分;意味著:趁味道頂峰快點販售,成交機會才會高。拖過了七月,我肯定不想花時間辦這活動了。
我對『準買家』唯一的要求就是:你是來找豆子,不是參加免費杯測會來增加品嚐經驗值的。每一口的樣本,都是來自小批量,我只想留給真的想了解的買家;當然,最後要不要買不是重點,但是至少買家嘗試過了,知道台灣豆的水準,跟一個基本的買賣起點。
有了幾次採購杯測經驗,我決定不用盲測方式。我把價格、處理法、帶殼豆預估量、採收日、處理方法等等,都公開在每款杯測樣本前面。因為我希望買家可以優先知道這些資訊,在品嚐過程,就可以做採購決定。而不是在最後才比對產區資料/價格/處理法等,然後回憶風味。加上我知道商品最後在消費者端的行銷與販售,事實上也是無法將風味、價格、與資訊切割(或稱故事),所以買家可以用『主觀』的心理情境,來評估這款咖啡豆的市場性。
對賣家來說,除了解除部份庫存壓力外,也可以更直接面對到買家,意味著更多的行銷資源。這些買家採購的量儘管分散,可能是5kg為採購單位,但是卻可以將賣家的莊園品牌散佈得更遠。而對市場來言,更多的曝光與成交,意味更低的庫存壓力;而更多的面對面的銷售,才有機會刺激更多的創新。因為賣家將會知道,這些創新,是有人欣賞。

最後,我堅持把關的,就是確保最後的討論會,不會淪為未成交農業作品的取暖大會。我們希望買家告訴他們,為什麼我們想買A批次,而B批次不行。因為我參加過部分的杯測會,到最後只會怕說實話會傷了賣家,結果改用很保守,但是又介於一種不敢說實話『好啦,也沒太爛,至少有蔬菜味,而且蠻特別的。』的溝通方式。真的,農友也沒在玻璃心的,倒是這樣檢討下去,農友繼續種,然後買家繼續不捧場,搞到最後才是信心的破局。

這不是什麼大事,但是卻還是有一點成就感。感覺看到了一些可行性的開始。謝謝賣家願意相信我,也謝謝與會的開店朋友,以及那些沒有出現在照片裡頭的自烘業者們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