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接貿易:除了要好好種出好咖啡之外

不得不說,今年真是收穫滿滿的一年!
當大家在說『我標到厲害的豆子喔!』的時候,我們會說:『今年三月過去的時候真好運,買的豆子後來得獎了!』

前幾天大家在談的是巴拿馬BoP競賽日曬水洗雙冠王Elida,今天大家在講的是CoETobosi(又)獲得CoE冠軍了啦~一個我們合作已久的年輕莊園!今年三月到中美洲採購,我們都幸運買到了後來得獎的豆子喔~



對啦,就是那個在台灣依舊默默無名,進了要賣好久的Tobosi藝伎,今年『又』得了冠軍!有趣的是,這個莊園實在太年輕,沒有名氣,但是又很願意聽買家(其實就是黑金)的建議,就在前幾年還不太有人捨得去做黑蜜藝伎的時候,開始了這個嘗試,希望可以在藝伎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。今年,更用厭氧發酵的藝伎獲得冠軍,幹掉自家的僅獲得第三名的黑蜜藝伎。(沒錯,厭氧發酵藝伎冠軍,黑蜜季軍)


他家黑蜜藝伎不是第一年得獎,但是前幾年得獎,黑金跟我們在推的時候,還真的蠻吃力,只是因為名氣小。從名氣小,看到一路得獎連連,坦白說,比看到自己小孩考前三名還開心,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態。

一個莊園的成功,其實產、銷兩端共同操作,會是很重要的。剛開始,生產者專注在品質提升,逐漸也得面臨到莊園品牌二次行銷與詮釋。銷售者,如何幫莊園增加指名性之外,也增加自己零售品牌的忠誠度,也是相當重要,會是莊園跟採購者中間要拿貼的平衡(『我要買Tobosi就好,誰烘的都沒關係』、『我要買Mojo烘的Tobosi』、還是『我要買Mojo烘店,什沒都好』的差別。)但是無法否認的是,當一個品牌知名度越高,而且有了指名度之後,安全感越能夠向產業的前端延伸。但是通常有了更多指名度後,生產者的自我膨脹超乎了可接受的價值/價格後,也會讓末端買家重新思考知名度背後溢價的意義。



消費端建立起銷售慣性後,生產者的安全感才有辦法建立,回饋到品質端去。很多生產者,在建立起品質系統後,開始著重在行銷推廣,翡翠莊園這部分就操作得相當得體,艾利達這幾年也急起直追。假如以國家而言,巴拿馬精品咖啡協會,好像又比其他國家做得好。
撇開自己從生到出油的咖啡我都賣的這個身份,站到栽植者的立場,我想生產者如何透過行銷,增加自己的指名度,絕對會比只會傻傻做來得重要多了。不過無論如何,行銷都是一條無法避免的路吧。

無論如何,還是恭喜Elida跟Tobosi了!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