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差異原則

以下可能是發生在很多朋友身上的例子:

有天,有個年輕人想做個小生意,又對咖啡有點興趣,那麼就來開間咖啡店吧。於是他騎著他的小摩托車上街,開始東逛西逛,找尋他理想中的店舖。

他最想要的店舖,別人也很想要,所以熱門地段的高租金,他負擔不起。於是他想,或許我可以找些不是這麼熱鬧的地段,用比較低廉的創業經費,靠我的雙手和血汗,拼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。所以他找到了一個不是很好,但是能夠接受的店面,因為地段屬於比較差,繁榮度低,沒有人對這個區段的店面有興趣,所以房東只好降價求租。直到有一天,租金到低到了一定的程度,這個年輕人還是深信," 恩,這樣的租金,雖然商圈繁榮度不高,但是我應該可以好好努力一翻,利用低方租的優勢,增加我生意生存的機會,並且從中獲利。"

於是,這個年輕人,用比較低 廉的價格來承租這個地方,開始用心地做生意。

年輕人做事很努力,店面生意確實不錯,這小老闆確實也從日益變好的。其他店面的承租者,也慢慢看好這個區塊,把隔壁幾間空屋承租下來做生意。隨著其他店家 進駐,把這個區域的機能性提升之後,生意慢慢變得更好,感覺淨獲利開始會必多,但是諷刺的事情開始發生:物料成本變高,員工必須多請一點才夠維持相同的服 務水平,水電費帳單也開始膨脹。接下來,房東們也嗅到區域繁榮度的提升,所以也開始大漲房租,因為他們清楚得很,現在這個區塊房地產行情熱得很,隨便都可以找到其他人願意用更好的價格來承租這個地方。更棒的是,原本的那個年輕人,因為既有客群已經培養出來,同時當初投資成本也還沒全部回收,所以房東幾乎可以肯定:只要敢開價,房客就會接受。年輕人想說,好吧,雖然被漲很不爽,但是還是有賺頭啦,所以還是跟他簽了約...。

基本上這篇不是要寫啥大不了的故事,只是最近看書的心得,對應到我的生活而已...

無差異原則的基本假設是,每個人的喜好和個性都沒有差異... 也就是,你想得事情,和他想得事情相同;你和他所會下的決定也相同,行動也相同。只是原理和過程不多說,基本上無差異原則說明了:
1. 當某種活動比另外一種有利時,人們會轉而投向它的懷抱,直到有利的情況不再發生為止,或者直到每個人都投入那種有利的活動為止。
2. 由第一項推出的結果:只有資源固定才能產稱經濟利得;資源若非固定,則在無差異原則下,所有的利得都會因為競爭而消失一空。

還租啥店面! 快去買房子吧!

留言

Sao (小燒)寫道…
我覺得寫得很好~
你想的到的~別人也想的到~

會用承租的~多半是無力狠下心買下手吧~不然就是不願意在草創之初~就先埋下風險!
所以還是選擇承租這樣的方式吧~

如果有錢了~
客源穩定~收入穩定~或許真的可以去考慮買下來~一了百了~萬一遇到想有所改變或提升時~就開分店吧!

熱門文章